新闻动态   News
搜索   Search
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浙江如何实现“一保两治三减四提升五加强”

2019/3/20 15:56:55      点击:
上海水处理设备www.szxqhb.com】为加快解决农业农村突出环境问题,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根据《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的通知》环土壤﹝2018143号)浙江省生态环境厅牵头起草了浙江省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

根据方案,2020年,乡村绿色发展加快推进,实现一保两治三减四提升五加强一保即维护农村饮用水水源,农村饮水平安更有保障;两治即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和农村生活污水,实现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臭气异味扰民大幅改善;三减即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和农业用水总量;四提升即提升主要由农业面源污染造成的超标水体水质、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环境监管能力和农民群众参与度;五加强即农业面源污染的源头防控措施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活污染治理规范化水平进一步加强,地方各级政府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经费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强,环境治理市场主体开展农业农村环境治理的参与度进一步加强,农业农村环境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

关于征求《浙江省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公开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为加快解决农业农村突出环境问题,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根据《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的通知》环土壤﹝2018143号)厅牵头起草了浙江省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根据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有关规定,现征求公众意见。如有修改意见或建议,请327日前将意见反馈我厅(地址:学院路117号,邮编310012电话:0571-28869192传真:0571-28869121邮箱:382022125@qq.com

浙江省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治理农村污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事关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为加快解决农业农村突出环境问题,上海水处理设备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根据《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的通知》环土壤﹝2018143)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指导思想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路子走下去,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结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以提升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继续深化农村饮用水平安保证、农村生活污染治理、纯水设备农业生产污染防治和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升农业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充分落实各级政府责任、充分调动农村群众积极性,全面加强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工作保证,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为高标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高质量建设美丽浙江,加快两个高水平建设夯实基础。

)基本原则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环境质量、自然条件、经济水平和农民期盼,科学确定外地区攻坚目标任务,集中力量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坚持从当地实际动身,采用适用的治理技术和模式,注重实效。

落实责任,形成合力。地方各级政府是改善本行政区域内农村环境质量的责任主体,要做好农业农村污染防治的资金保证、设施建设、运行管理和监督考核。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鼓励和引导农民参与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建立政府、村集体、村民、社会力量各方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机制。

源头减量、系统施治。严格生态维护红线管控,统筹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优化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布局、规模和结构,强化环境监管,推动绿色发展,从源头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统筹实施污染治理和循环利用,系统推进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

完善机制,确保长效。不时完善农村环保体制机制建设,创新政策措施。坚持规划、建设、管理、运营偏重,积极培育发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置市场主体,探索农村环保基础设施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运营机制,确保设施建成一个、运行一个、见效一个。

)目标指标

2020年,乡村绿色发展加快推进,实现一保两治三减四提升五加强一保即维护农村饮用水水源,农村饮水平安更有保障;两治即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实现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臭气异味扰民大幅改善;三减即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和农业用水总量;四提升即提升主要由农业面源污染造成的超标水体水质、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环境监管能力和农民群众参与度;五加强即农业面源污染的源头防控措施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活污染治理规范化水平进一步加强,地方各级政府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经费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强,上海水处理设备环境治理市场主体开展农业农村环境治理的参与度进一步加强,农业农村环境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

二、主要任务

)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维护

1加快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全面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专项行动计划(2018-2020)通知》浙政办发﹝2018114)坚持城乡饮用水同质标准,落实县级统管责任,以水质和水量达标为出发点,以建设和管理提标为着力点,大力推进农村供水工程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强化水源保证,增强供水保证,着力形成农村供水工程多源互济保证格局。推进管网延伸,完善供水格局。加强水厂建设,规范净化消毒。2020年,全省努力构建乡村供水县域网为主、乡镇局域供水网为辅、纯水设备单村水厂为补充的三级供水网完成涉及农村803万人的饮用水达标提标建设任务,全省农村饮用水达标人口覆盖率达到95%农村供水工程供水保证率达到95%农村供水工程水质达标率达到90%全省城乡规模化供水工程(乡村水厂和乡镇水厂,其中乡镇水厂含联村水厂)覆盖人口比例达到85%基本实现城乡同质饮水。省水利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建设厅、省卫生健康委、各市人民政府)

2加强农村饮用水源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完善农村饮用水水源维护区或保护范围的划定工作,推进已划定水源地保护范围的调整和优化。县级及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农村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和维护区划定。2020年底前完成供水人口在10000人或日供水1000吨以上的饮用水水源调查评估和维护区划定工作。开展饮用水水源维护区的规范化建设,农村饮用水水源维护区边境要设立地理界标、警示标志或宣传牌。将饮用水水源维护要求和村民应承担的维护责任纳入村规民约。落实饮用水水源维护区日常管理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依法撤除和关闭维护区或维护范围内的污染源,具备条件的乡()饮用水源保护区的边境设置物理或生物隔离防护设施。省水利厅、省生态环境厅、各市人民政府)

3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风险排查整治。各地要以供水人口在10000人或日供水1000吨以上的饮用水水源维护区为重点,对可能影响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的化工、造纸、冶炼、制药等风险源和生活污水垃圾、畜禽养殖等风险源进行排查。加强环境执法监管和风险防范,加强饮用水水源污染整治工作。依法加强饮用水源维护区及其上游和外围区域的污染管控、加大水源周边生活污水、垃圾及畜禽养殖废弃物的处置处置力度,综合防治农药化肥等面源污染。开展水源地水源涵养、水源维护、水土流失治理、生态修复等工程建设。对水质不达标水源,采取水源更换、集中供水、污染治理等措施,确保农村饮水平安。省生态环境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水利厅、省建设厅、各市人民政府)

4加强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组织相关部门监测和评估本行政区域内饮用水水源、供水单位供水、用户水龙头出水的水质等饮用水平安状况。实施从源头到水龙头的全过程控制,落实水源维护、工程建设、水质监测检测三同时制度。供水人口在10000人或日供水1000吨以上的饮用水水源每季度监测一次。县级及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开饮用水平安状况信息。严格水厂检测,乡镇水厂必需配备独立的水质化验室,每天开展水质自检,单村水厂要定期抽检送检。努力实现农村供水工程在线监测监控,推进水厂、管网信息化管理。省卫生健康委、省水利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建设厅、各市人民政府)

)深化农村生活污染治理

1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资源化工作。统筹考虑生活垃圾和农产业废弃物利用、处置,建立健全符合农村实际、方式多样的生活垃圾运处置体系。上海水处理设备积极推行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各地要加快从户集、村收、乡镇运、县处理激进集中处置模式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处置系统转变;加强源头分类、回收网络、再生利用和资源化、无害化处置设施及分类处置机制建设。2020年,全省设区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村比例达到80%;创建省级高标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累计600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置资源化站()和项目村2500个。全省农村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45%以上、资源化利用率达90%以上、无害化处置率达100%省农业农村厅、省建设厅、省供销社、各市人民政府)

2全面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进一步加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截污纳管力度,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水平,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要通过制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采用城、乡、村协同治理,推动城镇污水处置设施和服务向农村延伸,纯水设备分批对早期建设的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污染治理设施实施提标改造。加快开展畜禽散养、小作坊等污水预处理,加大农家乐、民宿等污水治理力度,规范餐饮含油污水隔油处理。省建设厅、省农业农村厅、省生态环境厅、各市人民政府)

3加快农村生活污水处置设施规范化运维。不时完善五位一体县域农村生活污水设施运维管理体系,加快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置设施运行维护管理条例立法,制定相关规范化运维导则。2019年新增1500个日处理能力30吨及以上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置设施规范化运维试点,2020年日处理能力30吨及以上的处置设施基本实现规范化运维。省建设厅、省农业农村厅、省生态环境厅、各市人民政府)

)推动农业生产污染防治

1推进畜禽养殖生产清洁化和产业模式生态化。进一步优化调整畜禽养殖布局,严格落实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各项规定,鼓励引导新垦地等宜养区以地定畜;加快建设一批农牧紧密对接的绿色循环体和美丽生态牧场,以引导推动畜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力争到2020年,全省创立1000个以上美丽生态牧场。大力推广节水、节料等清洁养殖工艺和微生物发酵床等健康养殖模式,加快推进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设施化提升改造和粪污处置能力建设,规范兽药,饲料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加强养殖臭气治理,实现养殖污染源头减量。省农业农村厅、省生态环境厅、各市人民政府)

2全面推进水产养殖绿色发展。各地要严格落实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加强禁养区、限养区和养殖区分类管理,加大对禁养区内违法养殖的取缔查处力度。鼓励发展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塘循环水养殖和稻渔综合种养等生态循环模式,探索发展深远海智能化养殖,逐步调减近岸海域的养殖规模。加大水生生物增殖放流,修复维护水域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加强渔业水域环境监测,强化执行监督,加快推进养殖节水减排。全面推进水产健康养殖,逐步实现水产养殖规范化、清洁化、规范化生产,2020年,累计创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500家。省农业农村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水利厅、各市人民政府)

3推进种植业绿色生产。开展种植产业模式生态化试点。推进国家农业可继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创立,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逐步探索建立局部区域产业准入清单,推行种养结合、粮经轮作等制度与模式,维护和恢复农业生态。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措施,2020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全省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400万亩以上。深入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加大商品有机肥推广力度,推进国家级果菜茶有机肥替代试点县和省级示范区建设,年商品有机肥推广应用100万吨以上。推进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强化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相结合,实施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含绿色防控)面积1000万亩。2020年,全省化肥、农药使用量比2017年分别下降2%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单位耕地面积化肥使用量不超过410千克/公顷(折纯);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0%以上,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0%以上。敏感区域和主要流域建设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系统示范点300个。省农业农村厅、省生态环境厅、省水利厅、各市人民政府)

4实施耕地分类管理。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的基础上,上海水处理设备有序推进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结合全省耕地质量等级评定,划分优先维护、平安利用和严格管控等3类耕地范围。2020年底前划定全省耕地土壤质量类别,并分别报省政府审定。根据土壤污染状况和农产品超标情况,平安利用类耕地集中的县(市、区)要结合当地主要作物品种和种植习惯,制定实施受污染耕地平安利用方案,采取农艺调控、替代种植等措施,降低农产品超标风险,并积极开展治理修复。加强对严格管控类耕地的用途管理,依法划定特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域,严禁种植食用农产品;实施重度污染耕地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还草。省农业农村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各市人民政府)

5开展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整治。以耕地重金属污染问题突出区域和铅、锌、铜等有色金属采选及冶炼集中区域为重点,聚焦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开展排查整治行动,切断污染物进入农田的途径。对难以有效切断重金属污染途径,且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农产品重金属超标问题突出的耕地,要及时划入严格管控类,实施严格管控措施,降低农产品镉等重金属超标风险。省生态环境厅、省农业农村厅、各市人民政府)

)推进农业农村废弃物综合利用体系建设

1加强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深化主体、园区、县域三级循环体系,推动建立农村有机废弃物收集、转化、利用网络体系。科学布局畜禽粪污、农业废弃物处置等配套设施。因地制宜采取畜禽粪污就近就地还田、生产有机肥、发展沼气和生物天然气等方式。实施千万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动全面落实一县一案一场一策措施,推进建立沼液平安科学施用体系建设,纯水设备提高以沼气工程为纽带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培育壮大畜禽粪污处置专业化、社会化组织,形成收集、存储、运输、处置和综合利用全产业链,实现畜禽粪污高效精准利用。2019年,大型规模养殖场实现粪污处置设施装备全配套;2020年,力争所有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置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优化农作物秸秆利用结构,突出秸秆还田、离田利用和收储运体系建设,推进秸秆肥料化、能源化、饲料化、基料化等多途径利用。2020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和秸秆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90%95%省农业农村厅、省生态环境厅、各市人民政府)

2构建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全面回收处置田间农药废弃包装物和废旧农膜,科学布局农业废弃物处置配套设施。全面落实农药废弃包装物市场主体回收、专业机构处置、公共财政扶持机制,建立健全废旧农膜主体归集、政府支持、专业机构处置、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回收处置体系,推动废旧地膜纳入农村生活垃圾回收处置系统;推进秸秆离田规模化利用,培育秸秆收贮运组织。2020年,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率和处置率分别达80%90%废旧农膜回收率达90%以上。省农业农村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建设厅、省供销社、各市人民政府)

)提升农业农村监管能力

1严守生态维护红线。明确和落实生态维护红线管控要求,以县为单位,针对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加快建立农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因地制宜制定禁止和限制发展产业目录,明确种植业、养殖业发展方向和开发强度,强化准入管理和底线约束。生态维护红线内禁止城镇化和工业化活动,生态维护红线内现存的耕地不得擅自扩大规模。严格查处违法围垦河湖海洋、违法占用河流水域和海域,严格管控沿河环湖沿海农业面源污染。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省生态环境厅、省水利厅、各市人民政府)

2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监督指导。建立完善农业面源污染的监测和评价体系。全面完成农业污染源普查,建立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管理信息平台。加强肥料、农药登记管理,建立健全肥料、农药使用调查和监测评价体系。加强对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日处理能力20吨及以上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置设施出水和畜禽规模养殖场排污口的监测。将规模以上畜禽养殖场纳入重点污染源管理,对年出栏生猪5000(其他畜禽种类折合猪的养殖规模)以上和涉及环境敏感区的畜禽养殖场(小区)执行环评演讲书制度,其他畜禽规模养殖场执行环境影响登记表制度,对设有排污口的畜禽规模养殖场实施排污许可制度。通过畜禽规模养殖场直联直报信息系统,统计规模以上养殖场生产、设施改造和资源化利用情况。省生态环境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建设厅、各市人民政府)

3加强监管队伍建设。创新监管手段。运用卫星遥感、大数据、APP等技术装备,充分利用乡村治安网格化管理平台,及时发现农业农村环境问题。鼓励公众参与监督,对农村地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事件进行举报,弥补体制内监管人员缺乏。结合省以下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上海水处理设备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维护工作,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证下倾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执法工作机制。落实乡镇生态环境维护职责,明确承担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维护工作的机构和人员,确保责有人负、事有人干。省生态环境厅、省农业农村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建设厅、各市人民政府)

三、保证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省级有关部门依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省生态环境厅对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实施统一监督指导,会同省农业农村厅、省建设厅、省水利厅等有关部门加强纯水设备污染治理信息共享、定期会商、督导评估,构建部门间协调沟通机制。省农业农村厅牵头负责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农业污染源头减量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省建设厅牵头负责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提升和运维工作。省水利厅牵头负责农村饮水平安保证体系建设。省治水办(河长办)负责对农业农村涉水方面的污染治理工作进行督导,并将有关工作纳入五水共治考核体系进行考核。市级人民政府对外地区农村生态环境质量负责,加快治理外地区农业农村突出环境问题,要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工作与河长制、湖长制紧密结合,明确牵头责任部门、实施主体,提供组织和政策保障,做好监督考核。各市要在摸清地市、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抓紧编制当地实施方案,要做好上下衔接、域内协调和督促检查工作。强化县级主体责任,做好项目落地、资金使用、推进实施等工作,对实施效果负责。乡镇要做好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引导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村民参与农业农村污染治理。

)完善经济政策。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全面实行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并同步建立精准补贴机制。2020年底前,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完善的缺水和地下水超采地区,以及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要率先完成改革任务。探索建立污水垃圾处置农户缴费制度,合理确定缴费水平和标准。完善绿色生态导向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大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的扶持力度,完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置补助政策和政策性平安联动机制,加大畜禽粪污、秸秆综合利用用地用电等扶持力度。地方各级政府要统筹整合环保、城乡建设、农业农村等涉农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建立稳定的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经费渠道。落实和完善融资贷款扶持政策,鼓励融资担保机构依照市场化原则积极向符合支持范围的农业农村环境治理企业项目提供融资担保服务。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业农村污染治理。

十一)深化多方参与。各地要建立纯水设备政府引导、村民参与、市场治理发展机制。各地各部门要广泛开展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宣传和教育,宣讲政策要求,开展技术帮扶。强化村委会在农业农村环境维护工作中协助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责任。将农业农村环境维护纳入村规民约,建立农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直接受益机制。引导农民维护自然环境,科学使用农药、肥料、农膜等农业投入品,合理处置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充分依托农业基层技术服务队伍,提供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技术咨询和指导,上海水处理设备推广绿色生产方式。培育各种形式的农业农村环境治理市场主体,采取城乡统筹、整县打包、建运一体等多种方式,吸引第三方治理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十二)强化监督考核。各市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绩效评价工作机制,进一步发挥评价工作的导向激励作用。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工作纳入县(市、区)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考核范围,作为党委和政府目标责任考核、市县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突出问题纳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范畴,对污染问题严重、治理工作推进不力的地区进行严肃问责,对取得显著成果的单位和个人,依照有关规定给予通报表扬或表彰。

本文由上海皙全水处理设备网提供任何人和单位不得转载盗用 上海水处理设备实验室纯水设备纯水设备 工业纯水设备上海纯水设备南通纯水设备杭州纯水设备